经营决定生死,管理决定好坏,二者要有机结合

作者: 国泰道合
发布于: 2023-03-13 16:35
阅读: 19

最近,自从上次我受清华校友发起的“我们的故事”栏目组之邀、与湛庐文化一起做的《敏捷经营增长开年大课》直播后,就收到了很多企业家高管朋友们的很多反馈和探讨。

其中能够明显地感觉到,随着疫情后的市场反弹及两会等积极扶持民营经济信号的发布,大家都在快速组织资源抢占客户需求的强力反弹,我有一个客户在开年会上就提出“开工即决战”的战略部署,但绝大多数企业和之前的抢占市场、争夺客户不一样的是,大家特别注重经营的高质量,拒绝管理上的“花拳绣腿”,更加注重“以经营数字说话”、“正大光明的追求利润”来回归经营。

 

同时,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围绕“经营”与“管理”如何区别不同、如果更加合理规划、如何“以经营结果为导向”更加落地经营等深入的探讨。

 

今天,就基于我多年自身企业实战与咨询陪跑客户的经验,为大家总结一下--

 

经营是--做正确的事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

01

大厂增长降速,回归“经营”

让我们来看看最近几个大厂纷纷打出的信号:

 

前几天,京东刘强东在内部管理会议上明确地说:“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谈成本、效率、体验太少,如果对如此核心的战略都把握不够,那将很难带领团队长远走下去。”

 

百度李彦宏在内部会议上指出:“亏钱是理所应当的错误认知,从而更不去想我为什么要背负亏损的压力去做个业务,也更不会去想这个业务如何赚钱。

 

腾讯马化腾的对内讲话中:如果不能自己浮上水面(自负盈亏),还沉下去,甚至还有很多问题的话,那整个砍掉都可以!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坚持降本增效,这个是要形成一个习惯。”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内部员工会议上提出:“2022年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人员优化、降本增效不会停!

 

大家从上述四家互联网大厂所掀起的经营反思潮中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强烈信息:

 

就是-- 全面回归“经营”、回归“经营本质”

 

 

以往,以盲目追求规模效应、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不重视利润,不以“利润”为企业设计的导向等思维方式,开始在规模红利的热潮退去之后,逐渐反噬企业经营利润和经营体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回归思考业务如何赚钱”、“降本增效”、“人员优化”等经营理念。

 

这些道理,虽然看起来好像大家都明白,但是分别从“传统管理角度”和“经营角度”落地起来,到底有何差距,大家恐怕就不是那么清楚了,那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最近各大企业都纷纷提出的--“降本增效”。

 

我们来一起看看:

 

“降本增效”这一经营原则,在“传统管理”与“经营”不同侧重的角度下,落地起来会出现多么大的不同:

02

“降本增效”在“传统管理”惯性

落地下,出现的问题

疫情以来,我们听到很多企业都纷纷强调“降本增效”,但是我发现,看起来本该回归“经营本质”的“降本增效”,在企业实际落地时候,很多企业却纷纷“重走老路”、“走歪路子”,从而使本来影响带来正向积极的经营原则,反而出现了很多负面反馈。

 

比如,我们看到:

 

一、大量企业把“降本增效”直接等同于“裁员”

 

1.“裁员”仅仅属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的一个方面而已,决不能代替企业经营中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降低;

 

 

2. 过于强调“降本”,以为只要“降本”就会直接带来“增效”,这其中并不具有必然因果联系;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并不清楚,一遇到市场下滑,就会使出老招数--裁员,一刀切,既严重损害了团队的凝聚力,又养成了一个“降本增效”=“裁员”的简单等式,对于企业文化也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带来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负面影响

 

1. 员工的直接反应:“降不降我的工资?”

 

2. 现有的管理团队会反应:“会不会动我的既得利益?”--既得利益包括:部门地位、预算、管理权限、业务范围等等。

 

3. 一提“降本增效”,好像就是一个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力资源部门,于是HR部门成了整个公司内部最令人讨厌的部门。

 

以上,都是如果只从“传统的管理角度”来进行企业降本增效原则的落地,习惯了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导致“降本增效”在落地时反而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但是,其实“降本增效”,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归经营本质的原则,只是我们在落地的时候,反而没有真正从“经营角度”来进行落地。

03

“降本增效”真正落在“经营”上

应该怎么做

那么,真正应该从“经营角度”落地“降本增效”,应该是怎么做呢?

 

“降本增效”的关键点是“效”这个字上,就是“经营效率”:

 

包括:

 

(一)团队生产率的提高,比如:现有团队的生产率提升,比如一个团队以前只能干一件事,只对一个KPI负责,现在能否根据价值链进行梳理,去增加更合理高效的KPI?

 

(二)协同效率:如“部门墙”问题的优化,比如:以前市场部门只负责花钱打广告,对销售结果并不直接关联考核,而销售团队却经常与市场团队吵架,能否建立一个“客户成功部门”,让市场团队和销售团队,共同为客户价值的成功而协同、合力;既然产品研发部门总是跟销售部门吵架,能不能按照业务条线,将产品研发、销售、交付统一变成“铁三角”进行协同?

 

(三)分配效率的提高,能不能让员工感觉到真正可以“多劳多得”?而不是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样,到年底大家考评都差不多?

 

能不能重新激活老员工的工作激情?

能不能让新加入的员工,感觉到更公平、更有效的激励?

等等

 

华为所提倡的“奋斗者为本”,就是打破传统混年头、资历、学历等各种影响分配效率发挥高效激励效果的问题,充分激活员工的冲劲、奋斗精神。

 

小米所提出的“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就是让后来加入的经营人才也能有公平创造价值、获得激励的机会。

 

(四)敏捷经营效率的提升,

在不确定的市场中,也能找到细分增长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足够敏捷。

 

即使在疫情这三年间,我们依然看到一些细分赛道还是能够寻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比如疫情期间,大家都居家办公,海外市场消费者对于家庭办公产品如自动升降桌、儿童产品如儿童滑板车、园艺工具等产品都比疫情前的需求增加了很多,有些企业就可以迅速主抓这些细分赛道的机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

 

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能够在疫情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增长?

 

这些企业家朋友都告诉我:因为我们的团队,足够敏捷。

 

市场机会和情况千变万化,如果都等到公司总部大脑进行收集汇总研判并发出指令的话,那效率是非常低了,而且经常错过了稍纵即逝的市场发展机会。

 

因此,只有提高内部组织的敏捷性,让更多的团队变成“经营团队”,能够自主经营,自己去市场上找机会、抓机会,并且自己组织资源,最终实现利润的目标,这样就将传统企业一个中央集权的“大脑”,拆成了一个个“小型智能脑细胞”

 

因此,我将“降本增效”,这一经营原则,在“传统管理”和“经营角度”下的不同,总结成一张图,大家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不同之处:

 

 

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就理解了“降本增效”在“管理”与“经营”两方面落地时,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

 

接下来,就再总结一下这两者的不同:

 

04

“管理”与“经营”的不同

 

在这里,我列举出了四个企业非常常见的场景,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下,所产生的巨大不同:

 

其中,我重点说说“300元话费标准”这个小例子

 

记得当我在10多年前加入外企时,以西方管理科学的标准化为代表的外企,纷纷提出了如“300元话费标准”这一员工报销标准,我记得当时很多民企都觉得这一方法,既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规范了员工的报销标准,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额外福利,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应,很多企业都纷纷效仿。

 

当时,这种方法,是在整个市场在规模红利的快速成长期的外部环境下的,很多企业为了抓住规模红利的机会,野蛮生长,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员工管理方法,导致内部效率低下。

 

但是,在今天我们的外部市场环境彻底变化了,以往以“标准化”为主要提高效率的西方管理办法,在今天已经部分失效了,甚至出现了阻碍经营效率提升的情况:

 

比如:

接受我们咨询服务的某客户企业,学习外企,推出的“300员工话费报销标准”,竟然10多年都没有改变过。而每个月所有员工的话费报销几乎都没有低于300元的。

 

而今天,运营商的资费标准大幅降低,而大家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反而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低,很多人每月的话费都低于300元了,但是我们的标准并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稻盛和夫说过:企业的降本增效,是要干毛巾都要拧出水来的,要全员参与成本控制。

 

 

如果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个300元的话费标准,应该是让员工成为经营者,自己去判断自己每个月实际需要多少话费、应该报销多少话费,最终为公司省下、创造的利润越多,自己所获得的价值激励和共享也越多。这样,就把“自主经营权”适当下放给了经营者,让员工自己去决定报销多少话费。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来,

 

(一)“管理”,更多是从把事情做对的角度上来的:

包括:

正确的做事流程步骤

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

简单化的管理行动

等等

 

(二)“经营”,更多是从做对的事情来立足的:

包括: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这件事对企业经营结果的意义和贡献是什么

如何花公司的钱就像花自己的钱一样去工作

等等

05

“管理”与“经营”如何有机结合

最后,在企业经营中,“管理”与“经营”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只有其中一方面就足够保证企业经营的不断成功的。

 

而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是不同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生命周期而进行组合的智慧之道:

 

其中,我总结三条重要原则:

第一、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要为经营服务:

 

管理要适当,不能超过经营,要围绕经营,以经营目标为导向,遵循企业的经营原则,不能盲目扩大管理范围,增加管理难度,增加管理成本。否则就容易导致经营效率的低效,让管理为经营更好的服务。

 

第二、管理的结果要最终从经营结果上体现:经营结果代表着管理水平:

 

管理,需要以经营结果为衡量标准,可以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经营结果。

 

没有以经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容易产生管理的盲目扩大。

 

第三、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全过程,相辅相成:

 

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管理的重要性。不要看到机会,就“蒙眼狂奔”,多少企业都是一味忙于扩张发展,而导致了管理上的缺失,出现了大量管理上的问题。

 

总之,在企业经营之中,“回归经营本质”的管理,才是更加有效的管理,一切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都是为了达到经营效益的有效提升。

分享
  • 185 1128 0630
  • 返回顶部